2013/9/6

金魚病症成因及治療part2(Goldfish First Aid: Causes and Treatment of Goldfish Disease Part2)

相關文章:金魚病症成因及治療part1
資料來源:Fancy Goldfish

病症

成因

治療(說明)

沉在缸底

(sitting on bottom)

金魚在缸底休息可區分成兩種情況,第一種是魚奮力向上游,是魚鰾出問題,係因細菌感染或魚鰾受損(解剖顯示有水跑進魚鰾)。

第二種是當魚被干擾時泳姿正常不費力,通常是因吸蟲或costia感染而變得虛弱,沉在缸底休息,寄生蟲因此大量在體表及鰓部繁殖,最後使魚死亡。

觸電也會有此症狀。

檢查是細菌或寄生蟲感染,也檢查一下週邊器材設備的電流。

體表白濁

(skin milky)

體表白濁是過多黏液產生的結果,寄生蟲感染是原因之一,另外就是ph值下降,魚浮頭貼近水面無力的漂浮,體表開始產生白色黏液,甚致連眼睛也會變白。

ph值下降,局部換水並添加一些珊瑚砂,有助ph值的提升。若ph值正常,則可能新進魚引起的寄生蟲感染或飼養密度過高引起氨濃度過高。加鹽至缸水維持0.3%的濃度的鹽浴,鹽可控制多種寄生蟲,若鹽浴後體表仍白濁,就可能是抗鹽性寄生蟲如trichodinacostia或吸蟲感染,應藥浴治療。

嘔吐

(spitting)

魚會很快的吃飼料,但又馬上吐出來,可能是吸蟲感染、鰓部感染或嘴潰瘍的徵兆。

先檢查魚嘴是否有潰瘍,再檢查魚鰓是否有腫脹、蒼白,魚鰓邊緣或組織是否有白斑,鰓部或嘴部有無異物,最後檢查鰓部有無寄生蟲感染。

大便顏色或型態改變

(stool changes)

正常金魚的大便是棕色且易碎的,雖然大便品質的差異不代表一定有疾病,但確是診斷潛在疾病的參考依據。大便的色澤取決於餵食餌料的顏色,若餌料未被分解吸收,則代表有消化不良的問題,通常是有體內寄生蟲。

大便若是中空、變白、呈絲狀,表示魚沒吃好或有腸道感染。若魚的大便出現這些症狀,應施以注射或藥飼抗生素治療,以避免病情惡化。

綠便通常是正常的,主要是因魚吃了高單位的蔬菜或藻類飼料。

若魚便輕微帶綠或非常鬆散,可能是細菌性腸道感染,通常魚便不會拖的很長或成條狀,排出後呈散開狀,因病魚本身食慾降低,排便量極少,所以很難採集供診斷之用。


張口游泳無法閤嘴

(swimming with mouth wide open,unable to close)

四分之三的魚都有嘴部寄生蟲或異物,四分之一有口腔潰瘍或傷口。

若有異物可經由鰓蓋將異物推出;若是潰瘍可用過氧化氫擦拭傷口,注意藥物不要沾到魚鰓,病施以腹腔抗生素注射。

潰瘍症

(ulcers)

魚體遭細菌感染的開放性傷口,通常是因吸蟲引起。

先改善水質,再移走所有水草,加鹽至缸水維持0.3%的濃度的鹽浴,再下治寄生蟲藥殺蟲。建議施以抗生素注射。

耗弱症

(wasting away)

許多耗弱的魚都是因感染吸蟲,不良的水質導致吸蟲在魚體大量繁殖,慢慢從魚鰓流血而死亡,通常發生於一年生的小魚。大魚出現耗弱徵兆則是因體內疾病所引起,如肝結核、其他肝疾或營養不良。

下治寄生蟲藥殺蟲並補充營養。

體表變白及突起

(waxy,white teardrops on skin)

即魚痘,屬病毒感染,皮膚像披上一層臘,並出現白色突起。

加溫可暫時消除症狀。

白棉症

(white fuzz/tufts)

白棉症若無顯微觀察,很難診斷究竟是真菌(黴菌)、鐘形蟲(epistylis)columnaris細菌感染,真菌看起來像是一束頭髮;鐘形蟲(epistylis)看起來像細長的葡萄酒杯或高腳杯;columnaris細菌若無特殊染料或高倍顯微鏡,較難分辨出來。

黴菌用過錳酸鉀治療;鐘形蟲則加鹽至缸水維持0.3%的濃度的鹽浴;columnaris細菌感染則需注射治療並用過錳酸鉀及furazone green藥浴。

白點病

(white spots on skin)

是由白點蟲所引起,白點像針頭那麼小,若白點較大,像滴臘,則為魚痘。

提高水溫至攝氏32度或下次甲基藍之類的藥物。

魚鱗有蟲

(worms under scales)

錨蟲(anchor)感染。

特美靈(dimilin)治療,1噸水使用1公克(1ppm)可在幾天內消滅錨蟲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